一螺青黛鏡中心
幾番瀛湖游,幾番感受不同。
周一湖上行,雖說是隆冬天氣,但是在對的地點和對的人在一起,分享湖光山色,那種愉悅實在是難以言喻的。
記得唐詩人雍陶有一首《題君山》“煙波不動影沉沉,碧色全無翠色深,疑是水仙梳洗處,一螺青黛鏡中心。”好詩!今天讀來,覺得好像是在描繪瀛湖青螺島一樣。但是,僅憑詩中一個“疑”字,還是不足以道出那時那地我心中的那份喜悅。
你想想,在老年大學攝影班,不論是老師還是同學,都是一群熱愛生活且志同道合的老者。他們老而不衰,懷著愛美尋美的一顆顆童心,從茫茫人海中走到一起,扛起相機和腳架,重新開啟快樂的歷程,是不是三生有幸?
車行在前往清泉村的路上,湖邊山道彎彎,偶有顛簸,如果你眺望窗外遠景,就會頓時忘卻身體的不適。特別是在每一個山勢突出如半島的拐彎處,眼里全是最美的風景。
你去看看:冬天的瀛湖精彩也在路上。湖畔往日里青翠欲滴的水杉早就變成一襲棕紅,碧水映著倒影著實是驚艷。而那些退耕還林以后栽種下的香樟林和馬尾松們卻綠的越發深沉,莊戶人家粉墻黛瓦的小二樓,若隱若現的點綴其中,遠遠看去,真像是一個碧玉盤中好多秀氣的擺件兒。
這個季節,難得湖上沒風,可是氣溫一直較低,好在只有這樣的淡季,瀛湖才純粹是屬于我們的。記得每每旅游路上,油嘴滑舌的小導游們一遇到順境就自詡人品好。豈不知,我們此行的老師和向導同學那才叫真正的人品好,他們每次出行總是提前辛苦踩點兒,做足功課。這才使得大家一到清泉村就順利租好一艘價廉物美小駁船,穿上了救生衣。湖上泛舟就這樣成行了。
小船繞在瀛湖名片金螺島和翠屏島之間慢慢的行駛著,靠近金螺島,坐在船頭的老師不失時機的提醒大家,這里飛來一只鳥;那里駛來一條船,擔任向導的同學耐心的指點船老大在一定的機位控制速度。我這也是第一次冬游瀛湖,面對眼前濃墨重彩的湖上畫卷一時有些手忙腳亂。看看大家,也都一樣,拍攝熱情那叫一個高漲!
來到翠屏島附近,一直沒有弄明白,水邊那些嫩黃透亮的樹木叫什么,簡直太惹眼了!最叫人陶醉的還要數水中的倒影,火紅棕紅,嫩黃焦黃,一簇簇一團團裝點著湖岸。還有島上排兵布陣般的竹林,深綠一片,簡直就是水種上乘的翡翠。這樣的湖水,這樣的樹木簡直就是大自然慷慨的饋贈!我想,如果設計者們就在這里養上幾群天鵝,造上幾條畫舫,再加上原生態的鷗鷺黃鴨和其他水鳥游弋其間,要不了幾年,我們安康是不是可以美成小瑞士了?那樣的話,我們欣賞美景就不用了千里萬里的辛苦追尋了!
遠離翠屏島,剛好可以換一個角度看看那座地標性建筑——玉清橋,在它身邊是紅葉簇擁,背景是遠山如黛,試想如果是春山新雨,山抹微云,水籠薄煙,那將是怎樣的攝人魂魄啊!
泛舟歸來,暴露在手套外的手指早已是凍得麻木了,可是人還沒離開,心里早就盤算著下次如何再來。其實,也不用費心,不管來與不來,對瀛湖抑或是對這個溫暖的團隊,筆者心里這份濃的化不開的愛意就在那里,不增不減!